“今天的華為,就像梅花,梅花飄香是因為她經歷了嚴寒淬煉。我們面臨的壓力無疑是巨大的,但我們也有增長的機會、有組合韌性、有差異化優勢、有客戶和伙伴的信任和敢于壓強式投入。因此,我們有信心戰勝艱難困苦,實現持續生存和發展。”——華為輪值董事長 徐直軍
【新科技訊】近日,華為發布2022年年度報告。報告顯示,2022年華為在全球范圍內共錄得6423.38億元人民幣銷售收入,與2021年基本持平;凈利潤為355.63億元人民幣,約為2021年的三分之一。華為認為,2022年公司的經營狀況“經營業績符合預期,財務狀況持續穩健”。
利潤承壓,但整體業績穩健
過去幾年,華為持續遭受外部打壓。在2022年,這種狀況未有任何改善,對公司的正常經營產生極大的影響。
在此背景之下,華為依然實現6423億元人民幣的銷售收入,其中,在運營商業務領域實現銷售收入2839億元人民幣,華為企業業務實現銷售收入1332億元人民幣,終端業務實現銷售收入2145億元人民幣,其他業務實現銷售收入107億元人民幣。
過去的一年,華為企業業務成為業績增長的最大亮點,比2021年增長30%;而眾所周知的原因,華為終端業務出現下滑,但“下行趨勢放緩”。有趣的是,企業業務增長的銷售收入和終端業務的下滑部分大致相當,也就是說,華為在終端市場損失的銷售收入部分,在企業業務方面“找補”了回來。
相較于2021年,華為在2022年的銷售收入略增0.9%,但凈利潤出現較大幅度下滑,僅為上一年的三分之一,其主要原因是整體的經營利潤在下滑,以及研發投入在加大。
無論如何,2022年,華為頂住了巨大的壓力,拿出了一份漂亮的業績數據,整體的業績表現非常穩健。
“壓強式馬拉松式”研發投入
年報顯示,2022年,華為研發投入達到1615億元人民幣,占全年收入的25.1%,比2021年上升約13%,10年累計投入的研發費用超過9773億元人民幣。
華為表示,將堅持對云、智能汽車部件及軟件根技術等面向未來基礎研究與開放創新的持續投入,這部分研發費用率上升2.7%。
在信息技術核心基礎領域,華為進行了重資源的投入。芯片方面,自研出海思麒麟系列和鯤鵬系列芯片;操作系統方面,自研出鴻蒙、歐拉等;在數據庫方面,自研GaussDB;在編程語言方面,自研了編程語言倉頡及適配的編譯器。
在今年三月,華為創始人任正非表示,將推出自己的MetaERP,其基于自研操作系統EulerOS(歐拉操作系統)、數據庫GaussDB(高斯數據庫)、編程語言Cangjie Language(倉頡編程語言)和編譯器Cangjie Compiler(倉頡編譯器)開發而成。
對于前沿科技領域,華為的研發投入可謂不計成本,真正做到了壓強式馬拉松式的投入。
關鍵業務領域,合作共贏
2022年,華為在四大關鍵業務領域進展順利。
在聯接產業方面。華為承建的5G網絡,體驗持續領先,并與產業界共同定義聯接產業的5.5G。華為還攜手運營商與合作伙伴,建設超大寬帶、超低延時、先進可靠的全光網絡;RuralLink解決方案,真正消除“數字鴻溝”,讓移動寬帶的價值惠及每個人。
在數智化方面,華為鯤鵬通用計算平臺和昇騰AI計算解決方案攜手伙伴推動產業生態發展,目前已發展超過5200家合作伙伴,310萬名開發者,完成了14000多個解決方案認證。同時,華為云推出DevCloud開發云。另外,華為還推出開放智能汽車數字平臺、智能駕駛計算平臺和鴻蒙智能座艙平臺,已累計發展超過300家產業鏈上下游合作伙伴。
在HarmonyOS方面。截至2022年底,搭載HarmonyO的華為設備已經達到3.3億臺。鴻蒙生態技術品牌鴻蒙智聯已有超過2,300家合作伙伴,新增更多產品品類,2022年新增生態產品發貨量突破1.81億臺,覆蓋了智能家居的方方面面;運行在HarmonyOS設備上的元服務數量已超過50000。
在數字平臺方面,華為攜手全球客戶、伙伴將ICT技術與行業深度融合,加速行業數字化轉型,目前已打造100多個場景化解決方案。華為云持續踐行“一切皆服務”戰略,通過基礎設施即服務、技術即服務和經驗即服務,幫助客戶加速釋放數字生產力,全球開發者數量超過 400萬。通過華為云合作伙伴能力計劃、鯤鵬展翅伙伴計劃、歐拉揚帆伙伴計劃等促進伙伴差異化創新,累計發展生態伙伴超過43000個,開發云市場商品超過10000個,認證鯤鵬應用軟件方案超過12000個,昇騰創新解決方案超過2000個。
邁向未來 可持續發展
據《智能世界2030》報告預測:2030年,可再生能源發電總裝機占比將超過50%;電氣出行將成為主力,電動汽車銷量占比將超過50%;通過賦能其他行業,ICT技術有潛力幫助全球碳排放減少20%;基礎設施云化比例將超過90%,軟件SaaS化比例將超過85%;家用智能機器人使用率將超過18%。
在年報中,華為認為,“智能世界正在加速到來”,并提出了邁向智能世界的十大理論與技術突破方向。
-
定義5.5G,支撐未來千億規模的多樣性聯接
-
在納米尺度上駕馭光,實現光纖容量指數級增長
-
走向產業互聯,必須優化網絡協議
-
通用算力遠遠跟不上智能世界的需求,必須打造超級算力
-
從海量多模態的數據中高效提取知識,實現行業AI的關鍵突破
-
突破馮•諾依曼限制,構建百倍密度增長的新型存儲
-
將計算與感知結合,實現多模交互的超現實體驗
-
構筑下一代云原生2.0架構,加速消除數字技術鴻溝
-
通過連續性的健康監測實現主動健康管理
-
構建智慧能源互聯網,實現綠色發電、綠色儲電和綠色用電
有著明確的突破方向,堅定的戰略投入、齊心的合作伙伴……風雨兼程的華為,在不遠的未來定會見到美麗的彩虹。
正如華為公司董事長梁華在年報中所言,“新的一年,華為將保持戰略定力,持續加強研發投入,攜手全球伙伴,通過為社會、客戶和伙伴創造更多價值,實現有質量地活下來。”